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病名诊断:现在还可以叫痛风或者是痛风病,如果是慢性痛风病,传统一点诊断可能是白虎历节风。但是病名库里,实际上并没有标准化的一个诊断,还是叫痛风;
证候诊断:中医很讲究的一个证候诊断,有的时候病名诊断不太重要,比如腰痛的病可以诊断腰痛病,但是这个只是一个症状,究竟是什么证候,这个对中医更重要。痛风的这个证候诊断,要分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发作期,很多时候是湿热、瘀阻,或者是湿热兼有瘀血的证候,要给予清湿热、去瘀血、通络的办法。在慢性缓解期,有的时候没有症状,会从脾虚湿盛或者是肝肾阴虚,或者是一些湿毒停滞,从这些方面进行利湿、健脾、去毒的办法。
辨证要根据不同的体质,有一个大体上的证候归纳,但是有的时候体质不同,也不限于以上的几种情况。所以中医辨证是一个比较个体化,有一个大的思路,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又比较个性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以及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六种类型。
1、肝胃气滞证:患者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伴有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同时伴有嗳气频繁、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等表现。
2、肝胃郁热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脉弦或弦数,同时伴有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等症状。
3、脾胃虚弱证:患者的胃脘胀满或隐痛,喜按或喜暖,还会出现食少纳呆、大便稀溏、倦怠乏力,以及气短懒言、食后脘闷、舌质淡、脉细弱等症状。
4、脾胃湿热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痞胀或疼痛,舌质红,苔黄厚或腻;同时可伴有口苦口臭、恶心或呕吐、胃脘灼热、大便黏滞或稀溏、脉滑数等症状。
5、胃阴不足证:胃脘痞闷不适或灼痛,伴有舌红少津、苔少;同时伴有饥不欲食或嘈杂、口干、大便干燥,或形瘦食少、脉细等症状。
6、胃络瘀血证:胃患者可表现为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同时伴有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脉弦涩等症状。
肝炎在中医上可称为黄疸、肝瘟、肝疫、肝毒、胁痛或聚积等,中医认为肝炎的形成原因主要与正气不足、湿热内生、困脾伤肝等因素相关,主要原则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主。
中医上并没有肝炎的说法,但肝炎引起的多种相关症状,可采用中医称谓。如肝炎所致皮肤巩膜黄染症状,相当于中医范围内的黄疸,肝区疼痛与中医范围内的胁痛相似,肝脏肿大、腹胀等相当于中医上所说的鼓胀或聚积,肝炎病程较长引起的体虚衰弱相当于中医的虚劳。西医中的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具有传染性,因此中医将其称为肝瘟、肝疫、肝毒等。
此外中医肝炎的方式多样,可遵医嘱服用中成药,比如垂盆草颗粒、龙胆泻肝丸、大黄利胆片等进行,或者采用针灸推拿等方式养肝健脾、清热补气,促进病情痊愈。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戒烟酒、适当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需要联合西医,肝功能出现异常时,需遵医嘱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保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