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传播。感1染鸡和易感鸡的同居为疾病的蔓延提供了现成的途径,不仅通过实际接触,而且还由于鸡接触受污染的水土而传播。对此情况,应立即隔离或淘汰症状明显的病鸡。
由带菌者传播。带菌者是指那些感1染症状不明显,但仍然带着某种疾病致病因子的鸡,特别是那些经过感1染并已康复后但仍携带致病因子的鸡,要发现这种鸡是非常困难的事,如早期感1染马立克氏病的雏鸡。
通过机械的带菌者传播。机械带菌者包括偶然将致病因子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的所有途径,即人、动物、昆虫、风沙、移动的车辆、饲料袋、装家禽的包装箱及污染了的设备等。
通过感1染小鸡或成鸡的异地运输传播。某些疾病如鸡白1痢、传1染性支气1管炎、禽脑脊髓炎和霉形体病等,就可通过这些途径传入没有此病的鸡场。
以上是对病因的初浅分析,可以看出鸡病的发生、传播是复杂的。养鸡户为了维持一个健壮能获利的鸡群,除了搞好鸡病预防工作外,还应该对鸡病的诱因和传播途径等知识有所了解,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鸡群不发病或少发病,使养鸡效益不断提高。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苗注意保温度,1—3日龄为40—35℃,4—5日龄为34—33℃,6—8日龄33—32℃,9—12日龄32—30℃,13—20日龄为30—28℃,以后可为常温。在实际操作中,保温以在箱内自由活动、非常活泼为准。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冬季,一定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关系。
开食时先用0.1%高锰酸钾水滴喂数滴,1天后用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饲料拌匀饲喂。根据营养、饲料需要量及饲料配方,制作质地较软的饲料。1—2周龄时,每3小时喂1次,每日喂5—7次;3—5周龄时,每4小时1次,每天喂4—5次,5周龄后每天3—4次,以后正常饲喂。
及时调整饲养密度。1-10日龄50-60只/米2;10—20日龄 30—40只/米2;20—40日龄20只/米2;40-56日龄10只/米2 。用剪刀或电热断嚎器及时断嚎。
公母比例有的土鸡品种,公苗和母苗的价格会有差异。你买母苗价格高的鸡苗,公母一半一半,但是黑心厂家给你发90%的公苗,价格是便宜,但吃大亏的是养殖户。
孵化与防疫种蛋筛选不够严格,孵化条件控制不好这些都容易导致弱雏比例高。另外,出壳苗24小时内要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预防对鸡群危害较大的母源遗传性肿瘤病马立克氏病。有的鸡苗厂家根本不打这种疫苗,有的厂家为了节约成本打的是普通冻干苗,但良心厂家会接种效果的进口液氮苗,鸡苗价格自然又会有差异。
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