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也将成为孩子学习编程的主阵地
面对日益发展的人类社会智能化,社会已意识到作为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核心——编程,将会融入到人类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将成为像外语一样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编程科目加入到中小学学科教育当中。
中小学开设编程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时代所需的“编程思维”。编程教育的重点不是学会写代码,抑或是学习未来成为程序员的专业性极强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编程来了解如何与计算机交流,如何将所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转化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使计算机能够根据指令一步一步地工作,从而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这些年一些中小学也零零星星地开展了一些“编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在小学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可在计算机上体验动画人物的程序设计,但没有进行系统学习。所以也只是做为简单了解,谈不上真正学习编程。
编程作为第三语言,其实与平时我们说话并无什么不同。所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学习编程的话,那它对我们来说也就如同说话一般。谁是学习语言的强者,当然就是刚刚处于接收知识阶段,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了,第三语言对于他们来说其实跟数学语文相差无几。
编程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掌握电脑程序的编辑技术,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能力,拥有程序思维。在快速的技术革新中,如果学生拥有了“编程思维”能力,无论编程和信息技术的现状如何变化,都可以进行正确应对。